琳瑯滿目的美白產品,怎麼擦怎麼換就是覺得皮膚不夠白,甚至還有些黑黑黃黃,進入七月盛暑,全國紫外線指數都可能到達危險等級,在陽光下曬15分鐘,就可能曬傷。受到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,不僅會讓皮膚變黑變紅長斑點,甚至會破壞膠原蛋白結構,久而久之,皮膚加速老化、鬆弛,再多的保養品也喚不回青春彈性。
紫外線如何傷了皮膚?
紫外線(英语:Ultraviolet,簡稱為UV)波長在20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,波長比可見光短,能量較高。
UVA (波長320-400nm):穿透力極強,可穿透至皮膚真皮層、造成曬黑、形成斑點。產生細紋、皺紋。
UVB (波長290-320nm):到達皮膚的表皮層,造成皮膚曬傷、曬紅,人體維生素D產生。
UVC (波長200-290nm):不易通過臭氧層,對皮膚沒有直接傷害。
紫外線無所不在,其中以會穿透至皮膚真皮層,造成皮膚曬黑、形成斑點的UVA佔95%,穿透性最強造成肌膚的深層傷害。
紫外線防護三部曲
步驟一:避免日曬
穿戴式防曬衣物:陽傘、寬邊帽、防曬袖套、遮陽傘, 夏季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、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。
步驟二:減輕傷害
塗抹防曬品。選擇同時含有對UVA和UVB具防護作用的產品。如防曬乳液、防曬液、防曬凝膠、防曬霜。臉、頸部、單手至少要擦到半茶匙的量,出門前20分鐘就要塗好。建議每2小時補充一次。
步驟三:曬後保養
無任何疼痛或發紅:加強保濕 如化妝水、面膜、乳液、乳霜
輕微剌痛感:選用鎮定舒緩的護膚品,如小黃瓜、蘆薈等成分,加速肌膚修復。
看懂防曬產品,享受陽光不怕曬
SPF (Sun Protection Factor),中文為防曬係數。是針對UVB的防曬指標,數值愈高,代表能延緩皮膚被曬傷的時間愈長,降低皮膚被曬紅曬傷的風險。SPF超過50會用50+表示
PA:針對UVA防禦能力的標準。國內PA值分為3級,由低到高,分別為+、++、+++。當+號越多,表示防禦能力愈強,皮膚在陽光下愈不易曬黑。
最後,分享一款用夏季時令蔬菜,製作的曬後保養品,經濟實惠又方便採買。不僅可作為曬後舒緩肌膚,平日保養也很不錯,趕快來試試吧!
食材:大黃瓜1條
準備:磨泥器、化妝棉或面膜錠
作法:
1.先將大黃瓜冰鎮後,去皮,用磨泥器製成黃瓜露,連同汁液倒入碗中。
2.使用化妝棉或面膜錠沾取大黃瓜泥,敷在曬傷部位,15分鐘後洗去。
小提醒:一條大黃瓜約可製成8次份量,建議只將需要的量去皮磨泥,用完後以保鮮膜包好,每次使用新鮮現磨,效果較佳。
(本網站資料由HealthShop益家人提供、版權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。)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