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每天都有某某班級腸病毒停課的新聞,好怕寶寶被傳染!」
「我家小孩都沒去公共場所,怎麼還是得到腸病毒」
爸媽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小孩生病,每到流行性疾病好發的季節,恨不得讓小孩遠離所有病原。台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,腸病毒適合在濕、熱的環境下生存,以4到9月為腸病毒的主要流行期。做好預防工作,可以讓寶貝平安渡過腸病毒流行期。
知己知彼,不怕腸病毒來威脅
5歲以下的嬰幼兒,是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!
●什麼是腸病毒?
腸病毒是很多病毒的總稱,像是早期流行的小兒麻痺病毒、還有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、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六十餘種。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,5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。
●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?
1. 糞口傳染:吃進受污染的水或食物、手部污染
2. 飛沫傳染: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(患者咳嗽、打噴嚏)
3. 接觸傳染:接觸患者皮膚水泡潰瘍、分泌物
※寶寶在口慾期階段,喜歡把東西都往嘴裡塞,更要注意玩具的消毒及勤洗小手。
●腸病毒的潛伏期?
一般潛伏期為2至10天,平均約3到5天。發病前幾天即具傳染力,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。
※大人也會感染腸病毒,但多為無症狀或輕微感冒症狀,嬰幼兒常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。
●腸病毒一定會引起腸胃炎症狀嗎? 答案是:不一定。
腸病毒能通過人體的胃酸,生存在腸道裡並進行繁殖,但不一定會有腸胃道症狀。
●那麼,腸病毒會有什麼症狀嗎?多久可痊癒?
一般孩童常見的表現為發燒及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。有些病患會出現疱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,目前針對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,僅採取支持療法,絕大多數的病人約在7~10天可痊癒。
腸病毒典型症狀
1. 皰疹性咽峽炎: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只有口腔後半部(咽峽部)出現小水泡或潰瘍。
2. 手足口病:發燒、身體手部、足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小水泡或潰爛。
3. 發燒合併皮疹:發燒後皮膚出現全身性紅疹,有時會有小水泡(圖片)
※若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,需住院給予點滴治療。
●什麼是腸病毒重症?
簡單來說,就是感染腸病毒後引起的嚴重疾病,如腦幹腦炎、肺水腫。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外,以腸病毒71型,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,如嗜睡、持續嘔吐、意識不清等,病人以5歲以下幼兒居多。
●腸病毒就醫時機?
家中寶貝若已確診腸病毒,自症狀開始後7天內,爸媽更要特別注意是否有下列重症前兆病徵。
※出現上述病徵,請立即送醫
居家防護,預防腸病毒這樣做
●預防腸病毒這樣做
1. 正確勤洗手
2. 玩具常清潔、消毒
3. 居家環境要通風
4. 避免擁擠的公共場所
5. 均衡飲食不挑食、運動及充足睡眠
6. 餵食母奶,提高嬰兒抵抗力
●怎樣可以消滅腸病毒?
方法一:含氯漂白水消毒法
500ppm漂白水泡製(次氯酸鈉濃度0.05%):免洗湯匙5瓢(100cc)+10公升清水。
1000ppm漂白水泡製(次氯酸鈉濃度0.1%):免洗湯匙10瓢(200cc)+10公升清水。
方法二:高溫(>50度以上)消毒法
不適合用稀釋漂白水擦拭的幼童餐具、用品、玩具等,但能耐高溫,可用煮沸方式、洗碗機烘乾殺菌、高溫洗衣機等做消毒。
方法三:紫外線消毒法
亦可將衣物等用品,拿至戶外曬太陽、或用紫外線殺菌燈消毒。
●可以用酒精消毒或乾式洗手液消滅腸病毒嗎? 答案是:不行。
酒精、乙醚、氯仿等常見消毒劑皆無法殺死腸病毒,戶外用餐建議用餐後、如廁後洗手。
認識腸病毒的特性後,定期做好預防工作,保護家中寶貝遠離腸病毒。
下一篇我們再來討論 腸病毒中鏢!照護寶貝、居家隔離這樣做!
(本網站資料由HealthShop益家人提供、版權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。)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